字形演变:
出处:
解释:
甲骨文和金文的“吕”字由两个口字组成,这是个象形字。其形状就像人或动物的两块脊椎骨连在一起。“吕”字的本义指脊椎骨。
小篆的“吕”字与甲骨文、金文的字形略有不同。在两个“口”字之间加上一条短线,将两个口字连起来,看上去像一串脊椎骨。因此后来的楷书写作“吕”,简化后又恢复为“吕”。
——《汉字文化趣释》/吴东平著,湖北人民出版社,2001.10
延展:
《说文解字•吕部》:“吕,脊骨也。象形。昔太岳为吕心腹之臣,故封吕侯。”可见许慎根据小篆形体也认为“吕”的本义是脊骨形体。许慎还认为吕侯太岳是后世所认为的吕姓的始祖,太岳是大禹的“心吕之臣”,就是说太岳是大禹的栋梁之臣,所以被封为吕侯,其子孙自此以吕为姓,历代繁衍下来。根据《姓纂》记载,这位吕侯太岳是炎帝姜姓后。由此看来,吕氏得姓,为时甚早,早在4200多年以前就有了。
当然有的学者不同意这样的看法,认为许慎的这种说法十分牵强,它把一种形容事物状态的词当成一个氏族的标记,根本不符合原始人类的思维习惯。他们认为“吕”字的意思来源于一种图腾信仰,这种图腾物就是一种形似鹿与驴的黑羊。在魏晋的时候称为“山驴”,在先秦时称“闾”或“闾侯”。由此可知,即使在建立了单独的氏族后,吕姓人也一直没有忘记自己原来的图腾。(参见王小盾《原始信仰和中国古神》第33页)
——《汉字文化趣释》/吴东平著,湖北人民出版社,2001.10
故事:疯道人的暗示——吕布杀董卓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各路诸侯纷纷起事,占地为王,各自为政。
大军阀董卓实力最强。他手下有员大将名叫吕布,此人武艺超群,就连刘备、关公、张飞三人一起上阵,也打不过他。董卓有吕布为他攻城略地,更是如虎添翼,不可一世。
岂料,吕布虽有一身武功,但为人好色,且见利忘义。有个谋士叫王允,他设下美人计和挑拨离间计,买通了吕布,与吕布合谋,准备杀死董卓。
董卓一直把吕布当作心腹,死到临头,他还不知道呢。
这时,有人看出吕布有背叛董卓的意图,便设法提醒董卓。
有一天,董卓在上朝的路上,遇见一位道士拦住去路。要他好好看看他手中的一根竹竿。
董卓抬头一看,只见竹竿上挂着一条白布,白布两头各写一个“口”字。
董卓好奇,问身旁的谋士李肃,这是何意,李肃随口说“这是个疯道人,莫理他!”
于是,董卓当即下令手下将疯道士赶走了。其实,这个道士手持的两条白布上的两个“口”合起来就是“吕”字,是暗示董卓要提防吕布。可是董卓并不醒悟,最后终于被吕布所杀,送了老命。
——《谈古说今嚼汉字(H-N)/字中字》,颜煦之/著,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江苏美术出版社,2009年11月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