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华文明素材库>>汉字故事
   

  老马识途与拍马屁——“马”字趣释
 
   

   来源:北京文化硅谷 发表:2013-9-9 类别:汉字故事
 

字形演变:


出处:
解释:
   “马”的甲骨文与金文形体基本相向,是描写直立马姿的象形字。在马头部分突出了马的长脸,大眼睛。另外,身体上最醒目的是马鬃毛竖起,尾巴后甩。到了小篆的“马”,其鬃毛依然可见。繁体字“马”则突出了四条腿,更形象地表现了马这种动物善于奔跑的特征。
       ——《汉字文化趣释》/吴东平著,湖北人民出版社,2001.10
延展:
   甲骨文中“马”字的出现,说明公元前15至公元前11世纪的殷商时代,我们的先民已有畜养马来应用于战争、农耕的习俗。《说文解字•马部》:“马,怒也,武也。象马头髦尾四足之形。”而“马”字正好体现了“怒”、“武”的性格。许慎所训释的是“马”的性格,并非“马”字的本义。所谓“怒”、“武”,即马容易激怒,喜奔驰,具有无视对方、敢于勇往直前的特征。马是人类重要的家畜,是先世重要的生产交通工具,也是战争时必不可少的东西。
   马有许多特点。马的牙齿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据说是一年增一颗。因此,人们可以根据马的牙齿的多少判断马的年龄的大小。古人比喻年岁逐渐变老了,就叫“马齿渐增”;自谦年岁徒然增长而无所成就,就叫“马齿徒增”。
   民间有所谓“拍马”或叫“拍马屁”,以此喻指阿谀逢迎的恶习。其由来,据顾颉刚先生考证,在我国西北一带,山路狭窄,不利于行车,马成了那里人们的重要交通工具,人们视马为第二生命。这一带流传着“人不出名马出名”的谚

语。因此,人们如果有了一匹好马会感到无上光荣。平时他们牵着马在路上与别人相遇时,则互相拍着对方马的屁股说:“好马!好马!”以此表示赞叹。后来有人不管对方的马是否真的很好,也一律拍着马屁股说:“好马!好马!”于是“拍马”便有了“阿谀逢迎”、“趋炎附势”的意思。
       ——《汉字文化趣释》/吴东平著,湖北人民出版社,2001.10
故事一:
   乾隆皇帝下江南时,巡游到了镇江南郊,一时诗兴大发,挥笔写下一首小诗,然后命一位年过花甲的老石匠,把它刻成石碑供奉起来。
   老石匠接过圣旨,忙活了两天两夜才完工。谁知乾隆皇帝看了之后,竟然龙颜大怒,指着石碑上的那个“马”字质问道:“马无蹄焉能行?”老石匠哆哆嗦嗦地看一眼,顿时吓出一身冷汗。原来,他在刻碑的时候为求简便,随手把“馬”字下面的四点刻成一横,写成了“马”,他老人家提前二百多年使用简体字了。
   老石匠正想着如何解释,乾隆又说话了:“既然你有胆子把我写的马字四个蹄子全部砍掉,那肯定有你的道理。这样吧,限你三天之内说出个道理来,要不就把你的脚剁掉!”
   老石匠急坏了,在家想了两天,也没想出好理由,直到第三天清晨,他的小孙女忽然灵机一动,说她可以代爷爷去回答皇上的问话。
   老石匠没办法,只得让她去试试,就这样,小孙女来到行宫,大着胆子对乾隆皇帝说:“万岁不是说:‘马无蹄焉能行’吗,那‘牛’字‘羊’字都没有蹄子,怎么都行到了现在呢?”
   乾隆听罢,心想:对呀,牛羊二字都是一笔到底,下面也没四点,不也照样能行吗?想到这儿,他忍不住哈哈大笑,免了老石匠的罪。
    ——《谈古说今嚼汉字(H-N)/字中字》,颜煦之/著,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江苏美术出版社,2009年1月
故事二:
   马是一种很富灵性的动物。春秋时,山戎国正侵犯燕国,管仲跟随齐桓公率兵支援燕国,打败了山戎,山戎王逃往孤竹国。于是齐兵继续进兵,攻打孤竹。这次齐军出征时正值春天,打败了孤竹国回来时,已是隆冬季节,沿途景物与出

征时大不一样,因而迷路,不知该怎么走,大家正在着急。此时管仲说:“大家不要着急,军中的老马富有经验,特别会识路,可以为我们带路回去。”齐王立即吩咐部下在军中挑选了几匹老马作向导,果然找到了回去的路,使齐军平安地回到了齐国。
       ——《汉字文化趣释》/吴东平著,湖北人民出版社,2001.10
故事三:
   历史上,不少朝代不仅设有专门饲养和管理马匹的官,而且让一些画家专门画马。唐代开元、天宝年间,皇宫内廷养了大批良马。韩当上“供奉”,唐玄宗就命他画马,并叫他向已经名噪一时的画马名手陈闳学习。韩学习了一段时间后逐渐认识到,与其老是模仿陈闳的作品,或听他讲一些抽象的技法,不如到活的马群中去作实际的观察。于是他天天跑到御马厩去,对各类马匹的形体、习性作具体细致的揣摩和写生,有时甚至搬到御马厩去住,夜以继日与马群相处。唐玄宗知道此事,曾找到韩说:“我叫你向陈闳学习画马,你为什么天天跑到马厩里去呢?”韩回答说:“陛下马棚内的马,才是臣真正的老师呵!”
   在艺术创作中,韩反对模仿,注意从现实生活中去感受,把握具体、生动、丰富的描写对象,丰富创作源泉,进行创作,反对一味地模仿,遂成为一代画马高手。
       ——《汉字文化趣释》/吴东平著,湖北人民出版社,2001.10

 
 

  • 上篇文章: 我家老爷不要脸——面
  • 下篇文章: 人(或动物)的脊椎骨——“吕”字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