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总工程师刘兆彬
我很高兴参加今天的研讨会,出席这个会有三点理由:第一,我与中央党校经济学部有着深厚的感情。第二,我所在的国家质检总局与今天的研讨主题密切相关,包括刚刚提到的沃德北京文化硅谷与我们总局下属的防伪协会、标准委员会的合作,以及包括产品质量的打假、防伪等各项工作,跟我们都是联系非常紧密的。第三,我本人对信誉的研究很感兴趣。我记得在2001年的时候,国家质检总局会同社会各界,首办了中国第一届信誉论坛,这个论坛连续办了七届,也在博鳌办过一次论坛,所以我对这个题目和内容很感兴趣。 认真听取曹立、石霞这些教授们的介绍,我感觉他们的研究非常有价值,报告也非常有水平。信誉问题我关注十几年来,应当说在中国这样市场经济发展状态下,较之十几年前我们国家的诚信建设、信誉包括信用都是有很大的提高,有了飞速的进步,但是我们也仍然存在着非常严峻的问题。刚才李子彬会长也讲了,我们的政府,我们的企业,包括消费者个人都存在问题。美国一位著名政治学家曾说过:“21世纪是诚信的世纪,诚信是上帝的彩虹”。 古往今来,中国都是很讲诚信的。我们国家1942年在上海就有了第一家信用机构,据说现在我们国家的信用机构已经超过了2000家。应当说我们这方面的建设还是有很大的进步,但是问题也是非常的突出。刚才曹立教授介绍美国的评价,我们搞进出口管理的也有同感。因此越是这样的状态下,我越觉得中央党校经济学部研究的课题越有价值。我认真拜读了这个报告,我认为这个报告在半年多的时间,完成这样一个水平确实来之不易,体现了党校的能力和水平。 我认为这个课题有五个突出的特点,首先是有理论高度,它从对信誉、信用、诚信概念的厘清一直到主体、客体的关系,到经济人、自然人、社会人的假设,到传统、现代、国内、国外、定量、定性的研究,体现了这些理论家的素养;第二,有系统思维,把信誉的规制、功能、体系,从道德到法律到行业到行为阐述清晰;第三,有实用价值,它的实用价值就是针对了我们国家政府的失信行为,企业的失信行为,包括个人的失信行为提出了一系列比较有操作性的对策。比如说信誉失信的预警,可追溯或者叫留痕,从防范、约束、文化、道德各个方面都提出了非常有创建的自己的结论;第四,有技术分析,特别这个课题体现了产学研三结合,沃德北京文化硅谷在技术防伪编码方面的工作,具有一定水准,做的很不错,特别刚才几位专家已经介绍了他们在基于大数据的基础上,对物品的编码,一品一码,一码一密,包括物联网的技术开拓等,非常有价值和意义;第五,作为报告我觉得最有价值的是政策建议,因为理论要能够转化为实践行动。 我想十几年来对这个课题的思考,也借此机会说几个观点:第一,是对课题的建议,仅供参考。我认为在中国现在研究理论也好、实践也好,诚信是最混乱的概念之一,我们一定要把信用、诚信、信誉的基本概念、基本内涵,包括国内外理论研究工作者的成果相互关联,有一个清晰的表述。第二,在基本定位和性质上,当我们讲信用、诚信时,一定要清楚是站在什么样的一个角度上来讲,是道德角度,是经济学概念,还是法律意义。第三,要明确信誉、诚信、信用的标准是什么,如何判断。我觉得这个课题要更多的吸收前人的研究成果,在“三基本”上下功夫,基本概念、基本定位、基本标准要搞清楚。最后,我认为在中国,无论搞诚信、信用、还是信誉,一定要走法制之路,一定不要把诚信、信用、信誉凌架在法律之上,防止诚信的陷阱。诚信的陷阱有四化,一是泛化;二是行政化;三是无序化;四是利益化。要避免这四化有五个路径:第一,有法有据;第二,要讲程序;第三,要有标准;第四,要有救济渠道;最后,要有监督。 作为企业来讲,我是赞同沃德北京文化硅谷的这些技术路径,我主张中国搞诚信应当走市场经济之路,鼓励民间,鼓励企业,而政府的这些建设和行为一定要有严格的法律规范,否则就容易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