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立即注册
百度 站内
您的当前位置 - 返回首页 > E周文创秀 > E周文创秀
北京文化硅谷
核心资源
硅谷内容
两岸交流
深度追踪
E周文创秀
E周文创秀
专家研讨
中华文明素材库
中华县志库
公益事业
E周文创秀第七十八期
发布日期: 2014-5-16

本文导读:E周文创秀第七十八期 2014年5月16日

一、 文化要闻
1、文化产业发展进入“换挡期”
http://www.cnci.gov.cn/content/2014514/news_82420.shtml
(中国文化产业网; 2014-05-14)
      近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中心编撰的《文化蓝皮书: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报告(2014)》(以下简称《文化蓝皮书》)正式出版。
      在2013年《文化蓝皮书》总报告中,报告撰写者曾根据文化产业增速连年放缓的情况,分析了文化市场“从短缺走向短缺与过剩并存”等四大趋势,认为由于本轮文化体制改革进入收官阶段,与改革相关的政策效应衰减,中国文化产业已经进入“实质性拐点”。然而,通过此后一年多的发展形势来看,特别是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表明,这一“拐点”的实质是“换挡”,即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正在从政府主导的启动阶段走向依靠市场内生动力发展的新阶段。为此,新发布的《文化蓝皮书》将2014年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主题确定为“明确新坐标,谋求新发展”,并予以解读。

文化产业发展进入“换挡期”
      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对文化的改革发展着墨不多,但是通篇贯穿的市场化改革思路,为下一阶段文化的改革与发展抹上了浓重的底色,对于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实现文化产业的新发展具有巨大的启发意义。
      《决定》的改革思路对于文化产业来说,相当于“换挡”。自从2000年十五届五中全会提出发展文化产业以来,受到过分依赖产业政策“主导”发展进程、过分依赖投资推高发展速度的影响,也由于文化领域市场开放程度较低的限制,政府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手段比较单一,更多地依赖改革对“存量”潜能的“释放”,以及政策对“增量”产能的“促进”,文化产业在保持“高挡位”热运行状态的同时,也带来了以行政手段配置资源的种种问题。比如强化行业性和区域性壁垒,阻碍着文化资源的流动,致使市场分割和重复建设;又比如价格信号扭曲,导致市场结构不合理,开放度高的部分过度竞争、供大于求,开放不足的部分竞争不足、供不应求。这些都会导致文化市场在低水平基础上迅速从短缺走向过剩,发展变得不可持续。
        所谓“换挡”就是将发展的基础和动力从政府转向市场,并将发展的速度降下来,将发展重点转向转型升级。转换动力机制需要进一步厘清市场和政府的关系,根据市场配置资源的需要全面深化改革,而降低发展速度则是在新的发展基础上使产业发展回归常态。十几年以来文化产业发展总体上相当于“铺摊子”,现在要将重点转向“上档次”。

       以市场取向的改革释放发展的红利
换挡期将是一个转型期,不能单纯地理解为发展速度的放缓,而是要通过动力机制的转换,确立新的发展坐标,发现新的发展机遇。
       纵观全局我们认为,市场有最大的机遇,市场取向的改革将释放最大的红利。首先,要按照《决定》的精神,以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为中心环节,从内容原创环节入手,打通和理顺文化产业的价值链。当前文化产业发展的最大短板是原创不足,主要原因是市场没有在内容原创环节对资源配置起决定性作用。从文化繁荣发展的角度看,内容原创的核心是新思想的生产和提供,而分散化的市场资源配置机制最适合激发思想观念的创新。只有依靠市场机制推动思想观点的竞争,才能形成“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良好局面。
       其次,按照《决定》的要求,建立符合现代文化市场体系要求的现代文化管理体制。当前文化部门深化管理体制改革有两个关键性的突破口,一是转变政府职能,推动政府部门由“办文化”向“管文化”转变;另一个是建立出资人专业化制度,改变阻碍转制后企业发展的事业化管理模式。就前一方面而言,目前我国文化市场已经“超越短缺”,政府已经无需对企业过度保护,应该不失时机地推动政企分开和政事分开,冲破仍然普遍存在的基于部门利益的行业壁垒和固守地方利益的行政管辖壁垒,放开文化市场的准入退出,放开文化企业的自由竞争兼并重组。就后一方面而言,目前我国的国有文化单位转企改制基本完成,与原有主管部门的资产、财务和预算关系逐渐松散,维持原有行政主管主办关系必然形成“企业单位事业化管理”的模式,造成新的政府监管缺位和越位并存弊病,限制国有文化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第三,要按照《决定》的要求,完善现代文化市场体系的各项制度安排,并及时转换政策体系。十八大开启了新的发展时期,我们要建立一个常态化的文化市场环境,将适应现代工业化发展要求的会计制度、工商管理制度、统计制度、财税制度调整到也能适应文化产业发展的要求上来,促进文化产业与国民经济融合。将主要服务于改制需求的政策系统调整为服务于创新发展的政策系统,构建起一个鼓励各类市场主体公平竞争、优胜劣汰,促进文化资源在全国范围内流动的政策环境。
 
       充分估计文化产业发展的复杂性
       我国的文化产业具有高度的复杂性,完成“换挡”,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还有相当的难度,还要走较长的道路。
       从某种程度上说,发展文化产业是我国为应对全球化挑战而制定的主动政策,而不是经济发展本身的内在要求。由此产生的必然结果是,文化产业与目前我国的市场环境不兼容。我们经常感受到发展文化产业是宣传文化部门热而综合经济部门冷,原因就在此。事实上,我们的宏观经济管理部门还没有为这个新兴产业的发展做好规划,没有为向这个具有若干新的经济特性的新兴产业提供必要而特别的公共服务做好准备。这些年来经常谈论的文化产业发展中的产权交易难、投资贷款难等问题,也都与相关服务机制的缺失有关。至于很多地区领导片面追求文化产业在GDP中的占比,则更是将文化产业纳入工业化评价系统,不利于文化产业发展。
        市场的发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涉及到很多具体机制甚至是技术性的设计,因此,我国文化产业可能长期与目前的经济管理系统处于或紧张或脱节的状态。我们需要从文化产业发展的实际出发,从文化企业的日常运行需要出发,不断发现、解决具体问题,不断完善市场环境。
        从目前的情况看,我国文化产业最为薄弱的环节依然是内容提供,而在内容提供环节居于绝对主导地位的国有文化企业,尽管已经转企改制,但离现代企业制度建立还有较大差距。究其原因主要是难以脱离传统的“主管主办”模式,从根本上说还是没有解决如何认识市场的决定性作用,如何利用资本的力量引导内容生产,以及如何建立一个政府调节市场、市场调节企业、合乎市场经济规律和要求的宏观管理体制等问题。在这些问题上政策信号并未足够清晰。
        全面深化改革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我国的文化产业还会长时间地生存在市场经济的必然规律和政治体制的现实需要之间,处在不断纠缠于“改革、发展、稳定”三者关系的复杂环境中。但我们坚信,发展是硬道理,改革是发展的唯一途径,而改革就是市场取向的。我们要抢抓机遇,始终从市场中汲取发展的动力,以改革开拓发展的空间,突破体制转换困境,摸索出一条稳健的发展道路。

2、蔡武:努力开创对外及对港澳台文化工作新局面
http://www.cnci.gov.cn/content/2014513/news_82405.shtml
(中国文化产业网; 2014-05-13)
      春暖花开,一年一度的全国文化厅局对外及对港澳台文化工作会议又召开了。这次会议是在我国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对外开放的大背景下召开的。去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把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创新、提高文化开放水平作为文化领域改革的重大任务,从战略全局上指明了新形势下文化改革开放的目标方向,揭示了提高文化开放水平的重大意义。一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一系列重要讲话中深刻阐述了文化建设的重大意义。我们要深刻领会十八届三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认识到扩大文化对外开放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然要求,是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的迫切需要,不断增强做好对外及对港澳台文化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不断拓展对外及对港澳台文化交流的广度和深度,更好地发挥对外及对港澳台文化工作所具有的“以文化人、以文促情、以文建信”的重要作用。
      下面,我根据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以及全国宣传部长会议等有关会议精神,结合当前我国外交大局和对外及对港澳台文化工作谈几点意见,希望和大家共同交流。
 
一、对外及对港澳台文化工作所面临的国际形势
      在座的各位都是从事对外及对港澳台文化工作的,从事对外及对港澳台工作就不能不研究国际形势。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变革大调整之中。”这一科学论断精辟概括了当前一个时期国际形势特别是战略形势演变的基本特征。总体来看,国际格局正在发生深刻演变,表现在新一轮大国关系正在调整,大国间竞争与合作同步进行,国际力量对比朝着相对均衡的方向发展,新兴国家日益重要,影响日益扩大。目前在我国周边,一些不确定、不稳定的因素在增长,但总体上看呈现出紧张而不失控的状态。
      综合来看,我外交大局在此背景下正经历着几个重大转变:国家利益分布从集中于本土向本土和海外并重、国家实力建设从侧重硬实力向硬实力和软实力并重、外交工作的内涵和外延以更多局限在传统领域向传统领域和新兴领域并重。这些转变,意味着我国外交工作已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新时期外交是内外两个大局紧密互动、内政外交更加融于一体的外交,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前所未有,而且不少难题和挑战往往发生在内政外交的结合部,这给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做好对外及对港澳台文化工作,胸中一定要装着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国内大局就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国际大局就是为我国改革发展稳定争取良好外部条件,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维护世界和平稳定、促进共同发展和人类进步。
      当前国际战略形势中出现的深刻变革和复杂调整,是在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趋势深入发展的推动下,各国利益出现新的变化、实力出现新的消长、政策出现新的变动等多方面因素交织互动的结果。在这些现象的背后,也蕴涵着世界各国综合国力的竞争,不但有经济、科技、军事等方面的硬实力竞争,各国在思想文化领域的“软实力竞争”也非常激烈。
      在新一轮的世界竞争中,世界各国尤其是主要大国对提高国家软实力非常重视,而在软实力中,文化又是最核心的内容。长期以来,欧美日韩等许多发达国家十分重视提高自身文化软实力,纷纷制定文化立国战略,从政策措施、资金扶持、市场培育等方面入手,积极培育大众文化,壮大文化产业,推行文化外交,探索文化传播新途径,提升本国文化软实力和国际影响力。在传播本国文化、提升国家软实力过程中,文化外交已成为与政治外交、经济外交并重的三大基石之一。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大力推动文化走出去,因为这是一个符合世界发展潮流、符合形势发展需要的重要对外战略。
       面对这样的形势,我们必须大力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把提高文化软实力作为提高综合国力非常重要的方面。当前,我国在提高文化软实力上面临着极好的机遇。国际社会对中国的关注进一步上升,在这种关注中,客观理性的声音有所增加,积极评价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成就,对中国道路、中国模式、中国制度乃至于中国价值观念的理解不断加深,认同度有所提高,更多的人愿意正视、了解中国的发展模式、发展道路、发展制度以及中国特色的独特性。世界上许多知名政治人物都已经以不同方式承认世界上有不同的发展模式和发展道路,许多国家对中国的期待和敬重都有所增加,这是近年来出现的非常重要的态势,说明我们面临着很大机遇。但是也要看到,“中国威胁论”“中国崩溃论”等“唱衰中国”的噪音、杂音也不时出现,不断翻新。新形势下,我们要全面把握机遇,沉着应对挑战,善于在复杂局面中发现机遇,善于在形势发展中抢抓机遇,善于在挑战中创造机遇,进一步解放思想,攻坚克难,努力开创对外及对港澳台文化工作的新局面。
 二、对外及对港澳台文化工作的目标和任务
       去年年底,中央政治局就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进行第十二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学习时强调,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关系“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他指出,要提高对外文化交流水平,完善人文交流机制,创新人文交流方式,综合运用大众传播、群体传播、人际传播等多种方式展示中华文化魅力。这一重要论述和决策部署,深刻揭示了提高文化开放水平的重大意义,从战略上指明了新形势下对外及对港澳台文化工作的目标方向。为实现这一目标,我们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第一,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规划
       做好对外及对港澳台文化工作,离不开清晰的顶层设计和系统的政策规划。文化外交作为我国整体外交工作的重要支柱之一,在开展对外交往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我们的对外及对港澳台文化体系既有明显的历史优势,又有急迫的现实挑战。在座各位不少都是对外及对港澳台文化战线上的老兵,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们都会感到目前的工作体系和客观要求存在一定脱节。当前对外及对港澳台文化工作急需创新发展理念,加强自上而下的顶层设计,建立具备执行力的发展规划。过去几年,我们已经建立起对外文化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这就是我们加强顶层设计的一个切实举措,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推动这个机制更好地凝聚各部门合力,力争在对外及对港澳台文化工作中有更大作为。
       做好对外及对港澳台文化工作,规划十分重要。目前,我们正准备制定事业发展规划,一些具体领域的已经做出来了,比如海外中国文化中心发展规划。我希望这对未来一段时期内的对外及对港澳台文化工作切实起到指导作用,更好地提升我们的统筹协调能力。
 第二,努力创新工作思路、形式和内容
       开展对外及对港澳台文化工作,不能仅仅满足传统的举办演出、展览,一定要积极创新思路,不断丰富工作的形式和内容,特别是在当前,要通过加强人文思想交流来宣传中国梦。最近大家都注意到习近平总书记在欧洲访问期间多次有关文化的重要演说,专门分析了中国梦和欧洲梦是相通的,大力倡导世界文化多样性,全面介绍中华优秀思想文化对于人类文明的贡献,强调文化互鉴互融的重要性,为我们指明了工作方向。我们要通过加强人文思想交流来宣传中国梦,培育海外知华、友华力量。去年文化部成功举办了“汉学家与中外文化交流”座谈会,这个活动在国内外产生了很大影响,为中外思想文化领域的对话和交流又创建了新的平台。人文思想领域对话交流是对外文化工作中非常重要的、高端的活动形式。我们要在这方面总结经验,下更大的功夫。下一步,在继续推进汉学家工作的同时,可以尝试通过在国际多边文化交流平台设置议题的方式,继续同更多国家和国际组织加强人文思想领域的对话,寻求共鸣和共同点,帮助全世界更准确深入地了解中国文化、理解中国特色、认识中国道路,从而更客观地看待中国,理解和认同中国当代价值观和发展模式。这些活动比单纯举办一个演出、一场展览更具影响力和传播力。
       去年,我们还组织开展了首个大型文化软援助项目,为缅甸办好第27届东南亚运动会开闭幕式提供技术支持。作为中央在中缅关系关键时期做出的重要部署,该项目的受众范围和影响力都远远大于传统援外工程。整个援助项目最多时有300个中方专家在缅甸工作,帮助其完成了一场非常现代化的开闭幕式,在缅甸和东南亚引起巨大轰动。前不久,缅甸副总统来华参加中国东盟文化交流年开幕式,在和刘延东副总理会见时,首先对这个援助项目表示感谢。此外,我们还成功举办了首届“东亚文化之都”评选活动,实现了对东北亚文化合作的突破。今后,我们要在创新工作的思路、形式和内容方面继续总结经验,下更大的功夫。最近,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当代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设想,我们正在积极谋划落实这一战略构想,充分发挥文化领域的独特优势,用创新思维推动“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实现。 
第三,不断优化海外文化阵地布局。
      目前,我们在国外有100多个点,近400人。这遍布全球的工作网络和队伍,是文化部系统的宝贵资产。现在我们正在大力推进海外中国文化中心建设,已投入运营的有14个。按照国务院批复的《海外中国文化中心发展规划(2012—2020)》,到2020年将建成50个海外中国文化中心。未来几年,每年平均新建5个中国文化中心,这必将有利于加快海外文化传播阵地的布局。在优化前方文化阵地布局的过程中,我们将本着实事求是和百花齐放的原则,多模式发展,为文化中心建设开辟更宽广的道路。各省(区、市)政府对文化中心建设有着极大积极性,我们将继续推进“中央+地方”的模式提高建设速度。目前有的省份已经与文化中心积极开展合作,取得良好效果。另外,福建省在南非、美国等地开设闽侨文化中心,这也是一种创新,目前效果不错,既完善了我国在海外的文化阵地,又为促进祖国和平统一事业发挥了积极作用。

第四,加强对外及对港澳台文化工作中的品牌建设。
        每年,中央和地方各级文化部门在国外开展的活动数以万计,但如果想具有持续的影响力,要逐渐形成自己的品牌优势。在统筹部署下,文化部联合相关部委和地方举办的“欢乐春节”活动取得了很好效果。近年来,我们成功打造了“欢乐春节”品牌,实现统一名称、统一标识,统筹规划调动各方面的资源和力量,形式也不断多样,取得的效果越来越大。最开始在40多个国家,后来在60多个、80多个国家,一直到今年在全世界112个国家和地区的321座城市举办了500多项活动。数以千万计的外国民众参与进来,近距离感受中国文化。春节是最具有中国传统特色的文化符号,随着进一步的推进,春节在世界范围的亲和力、影响力会持续加强。“欢乐春节”活动已经成为代表中国形象的文化品牌,初步显示出本土化、主流化、民营化、商业化的发展趋势。中央领导多次给予批示,充分肯定“欢乐春节”活动整合五年来在服务外交战略、提升国家形象等方面发挥的积极作用,下一步还要举全国之力,将这一平台打造成推动各地文化走出去的品牌项目。
此外,由文化部联合相关部委和地方举办的“上海国际艺术节”“‘相约北京’联欢活动”“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亚洲艺术节”等具有品牌影响的国际文化活动已经成为地方社会文化发展的新亮点、新动力。这些品牌活动吸引了上亿中外民众参与,扩大了中外文化交流的领域、范围和规模,有力地促进了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文化繁荣,提升了地方的知名度,成功地塑造了文化中国新形象。
 
第五,落实国务院重要文件,大力推进文化贸易的发展。
      3月17号,国务院正式下发了《关于加快发展对外文化贸易的意见》,对加快发展对外文化贸易,推动文化产品服务出口做出了新的部署,这对我们来说既是鼓舞,也是鞭策。在对外文化工作中,这些年有个基本的体会,政府主导的官方文化交流固然很重要,但是从可持续发展和对国外主流社会产生广泛影响的角度看,通过商业化、市场化的运作方式推动文化产品和服务进入国际市场所产生的影响是持久和可持续的。所以,我们今天提出了官方交流和文化贸易并重的设想,以友好交流和运用市场力量商业化运作的方式来推动对外文化工作,调动官方和民间两个体系,调动政府和市场两个体系,实现两个轮子走路。这几年我们陆续在北京、上海和深圳建立了3个对外文化贸易基地,今后我们要从中总结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促进各地对外文化贸易水平,从而使我国在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文化市场竞争。
      对外文化贸易不仅在经济转型、对外贸易结构调整中起到积极作用,更重要的是在提升软实力、扩大国家影响力上起到重要作用。各地文化部门要快速行动起来,积极落实,努力拓展文化出口的渠道,着力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交易平台和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知名文化品牌。希望各地根据国务院《意见》研究制定鼓励本地区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的实施细则,加快发展对外文化贸易,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文化合作和竞争,把更多具有中国特色的优秀文化产品推向世界。

第六,进一步做好对港澳台文化工作。
      今后,对港澳文化工作要以促进与内地文化进一步融合为目标,普遍增强港澳同胞的国家观念和民族观念;对台文化工作要在两岸关系新的历史起点上,谋划长远发展,推动两岸文化交流机制化、常态化,以从未分裂过的“文化中国”弥合两岸同胞心理的鸿沟,以充满同胞情感和思想智慧的心灵交流推动实现祖国早日和平统一。文化部将进一步探索完善对港澳台文化交流长效合作机制,与特区政府商签文化合作执行计划,推动商签两岸文化领域交流合作协议和互设民间文化办事机构。我们积极鼓励内地各省(区、市)与港澳开展中华文化传承与创新项目以及青年交流项目,在项目设计和实施过程中将给予全力支持。在做好对港澳台文化工作的同时,内地也可分享港澳台的发展经验,借重其面向国际社会的窗口与前沿作用,实现优势互补、合作共赢。
三、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思路
      过去几年来,对外及对港澳台文化工作在卓有成效的部省合作机制下,顺应国家战略发展需要、顺应国内社会建设和文化发展形势、顺应国外了解中国文化的需求和国际多元文化理论思潮,大胆探索实践,坚持将对外文化工作与国家外交大局相结合、坚持将弘扬中华文化与广泛吸收世界优秀文化成果相结合,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符合国情、民情和世情的文化外交之路。与此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前进的道路上,还存在着一些突出的问题,有待于我们去思考、去克服、去解决。
一是创新能力有待提高。
      文化发展是最需要创新的领域,在对外及对港澳台文化工作的发展过程中经常出现新形势和新问题,面对这样的局面,我们目前还缺乏具有指导性和前瞻性的创新理念,我们在工作上思想不够解放,有时候还过于墨守成规,条条框框比较多。这样的情况只有通过改革创新才能真正得到解决。对外及对港澳台文化工作要获得持续创新的能力,就必须有一支创新型的队伍。过去一段时期,我们对外及对港澳台文化工作中所出现的闪光点,包括通过做汉学家工作深化中外思想文化交流、打造“欢乐春节”品牌和开展对外文化软援助等都是在不断创新思维的前提下完成的。今后,我们要创造鼓励创新的组织氛围,鼓励工作中的创新思维,大胆进行创新实践,并及时总结有关成果和经验,保护好创新型人才并鼓励他们脱颖而出,争取逐步建设一支创新型的文化外事干部队伍,为事业持续创新发展提供优质的人力资源。 
二是文化传播能力需要提高。
      文化传播是相当复杂的过程,它不单单取决于文化自身的价值品质,而且与载体素质、传播路径及竞争能力密切相关。过去讲“酒香不怕巷子深”,实际上是“酒香也怕巷子深”。我们国家的文化资源是全世界独一无二的,但是在国际上,中国文化的影响力仍有待提高,这在很大程度上和传播能力有关。很多时候不是靠主观意愿,选一些我们自认为是精华的东西推出去,必须适应受众的需求、思维方式、欣赏习惯、审美情趣等,要以使人家听得到、听得懂、听得进的方式进行传播。在对外文化传播手段上,我们要注意综合运用演出、展览、广播影视、新闻出版、互联网等多种传播渠道,以外国人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交流,力求实现“中国内涵,国际表达”,讲好中国故事。 
三是统筹能力必须加强。
      对外及对港澳台文化工作近年来规模不断扩大,内容和形式更加丰富,而且在各个方面都相互交叉、相互融合、相互依存。因为体制的原因,很多工作资源往往分散在各个部门中间,我们要加强统筹协调,在整合资源方面取得实质性效果,这是很重要的任务。尽管不断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但这不是一日之功,现有体制条件下必须学会和别人合作,必须要加强统筹协调,这是基本的工作方法。另外,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中,社会、市场中间蕴含着巨大的从事对外及对港澳台文化工作的积极性,就看政府的管理能不能适应这种需求,把这种活力释放出来,这是需要我们研究的。要发挥好部际、部省合作机制,通过这一横一纵的工作机制,做好统筹协调,使有限的资源得到更好整合,弥补不足。这需要我们增强大局意识、全局意识,把对外及对港澳台文化工作置于文化改革发展的全局、置于国家文化外交的全局中去思考、去谋划,这样才有可能把一切积极性调动起来,把资源整合起来,形成国内国外、全国上下“一盘棋”的工作格局。 
四是治理能力需要进一步提高。
      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如何提高治理能力,这是新的重大命题。同样,对外及对港澳台文化工作也存在着提高治理能力的问题。现有的对外及对港澳台文化工作基于传统管理方式,与当前工作存在着很多不相适应的地方。很多同志经常被一些事务性工作搞得晕头转向,以至于大事小事一起抓,胡子眉毛一把抓,工作效率不高。传统的体制机制是制约对外及对港澳台文化工作的因素,这就是治理体系上的问题,所以要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进一步优化体制机制,建立起与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全世界对外文化贸易发展趋势相适应的工作机制和工作方式。目前,文化部外联局正在积极考虑研究,将根据文化体制改革的总体部署,在内部工作制度上,围绕转变政府职能,重点加强内部工作规程、项目科学运作、绩效评估等方面的建设,提高工作的科学化水平;在保障和服务上,重点研究加强政府以外的社会投入机制建设,通过制订相关政策和法规,广泛吸纳社会、民间和企业资金对对外文化公益性和商业性项目的投入,逐步改变政府投入独大的格局;在归口管理上,要在重点理顺目前三级行政审批制度的同时,积极探索行政许可、年度备案、资格认定等多形式的管理和审批制度,以适应和满足当前对外文化工作中不同交流主体的需求。
      在5000多年的文明发展进程中,中华民族创造了博大精深的灿烂文化。今天,中国需要更多地了解世界,世界也需要更多地了解中国。作为一名对外及对港澳台文化工作者,要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以中外人民喜闻乐见、具有广泛参与性的方式推广开来,把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把继承传统优秀文化又弘扬时代精神、立足本国又面向世界的当代中国文化创新成果传播出去,这是我们这一代人肩负的历史使命。
      2014年是全面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全面深化改革任务的开局之年,是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的关键一年,是全面深化改革、提高文化开放水平的重要一年。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旗帜、围绕大局、服务人民、改革创新,为我们共同热爱并全身心投入的伟大事业更加美好的明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应有的贡献!

3、文化产业跨界融合时代 内容依然是制胜王道
http://www.cnci.gov.cn/content/201459/news_82381.shtml
(中国文化产业网;2014-05-09)
       “一个不会拍电影的厨子不是一个好总裁”,在产业跨界融合时代,这已不是一句打趣的玩笑话,而是正在上演的真实戏码。
        不久前,湘鄂情集团董事长孟凯——这位曾经在深圳蛇口一家小餐馆掌勺的企业家宣布,将收购两家影视公司,并将试水网络新媒体和大数据研发。像孟凯这样的企业家如今不在少数,他们不约而同地将目光投向一个共同的领域:文化产业。
        文化产业跨界融合,近年来热度不减。从传统行业纷纷涉足,到金融资本的大量涌入,再到互联网时代的新科技与文化产业的交织融合,这种跨界融合越来越呈现出多元、立体的格局。
         产业跨界融合的动力是市场。传统行业、资本、科技竞逐文化领域,无非是想搭上近年来文化产业高速发展的快车。对于文化产业来说,有新鲜血液注入,自然是一件好事。一方面,通过行业渗透或产业链的打通,可以让企业在原本不相关的渠道里共享资源,节约成本;另一方面,携带高新科技企业的融入,也可以让文化企业的长远发展获得新鲜元素。
         但是,无论是文化产业链的打通也好,还是与科技、金融资本的融合也罢,如果最终不把资源融合的“好钢”用在产品内容这个“刀刃”上,终究是只具跨界融合之“形”而未具其“神”。跨界融合的真正价值在于,让不同领域跨界而来的元素相互碰撞融合,使其变成一个创新的引爆点,促进企业在提供个性化的服务上做更深入的挖掘,从而推动产品和服务的创新升级。假若只满足于简单的1+1叠加效应,那么这样的跨界融合相当于只跨出了半步。
        如今,在互联网思维的席卷之下,各行各业都在从过去的以产品为中心转向以消费者为中心。在体验消费时代,消费者的需求变得越来越“奢侈”:他们未必要最好的,但却要最独一无二的,专属于自己的。而对于文化企业来说,如何关注消费者的这种个性化需求,从而为其提供真正所需,才是跨界合作需要认真研究的目标。从这方面来说,在跨界时代,创造出符合消费者需求的内容,依然是制胜的王道。
        其实,文化产业领域,消费者的口味千差万别,每款有个性的产品都拥有自己的消费群体,跨界融合也并非万能药。下功夫增加其他企业所不能实现的消费体验、专心做好产品内容,这样的文化企业,不管“新”“旧”,也不必在意“跨”与“不跨”,就都会有出彩的机会。

二、文化科技
三、文化金融
1、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重点支持贷款贴息
http://www.cnci.gov.cn/content/201459/news_82369.shtml
(中国文化产业网;2014-05-09)
      在2014年度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中将单独安排资金,专门用于支持相关贷款贴息项目,巩固文化金融扶持计划。在财政部办公厅、文化部办公厅近日下发的《关于推动2014年度文化金融合作有关事项的通知》中明确传达了这样的支持导向。
       通知指出,文化产业是一个高投入、高回报、高风险的产业,对资本具有较强的需求和依赖。加快推动文化金融合作,不仅有利于金融机构拓展业务范围、培育新的盈利增长点,也有利于文化企业拓宽融资渠道,增强发展后劲。
       根据中央关于鼓励金融资本、社会资本、文化资源相结合的要求,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财政部、文化部自2013年起开始实施文化金融扶持计划,当年安排92个文化产业项目的贴息资金4.6亿元,撬动银行贷款770亿元,并于2014年3月联合中国人民银行共同印发了《关于深入推进文化金融合作的意见》。
       据了解,推动金融资本和文化资源对接是《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确立的六大支持方向之一,也是创新财政投入方式的重要举措。财政部、文化部已经完成2014年度文化金融合作项目库建设工作,形成《2014年度文化金融合作项目库(信贷融资)》和《2014年度文化金融合作项目库(债券融资)》。贷款贴息资金安排与其他项目资金安排相互独立。
       通知还要求各财政厅(局)、文化厅(局)应高度重视2014年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贷款贴息项目申报工作,加强协调配合,确保衔接顺畅、运转高效。

2、福田放大文博会产业效应 ,文化产业增加值超200亿
http://www.cnci.gov.cn/content/201459/news_82361.shtml
(中国文化产业网;2014-05-09)
      深圳福田牵手文博会,放大文博会产业效应,文化产业增加值超过两百亿元。
      记者昨天从深圳市福田区获悉,近几年来,借助文博会大平台,福田文化产业呈现出健康快速发展的形势,形成了以创意设计为龙头,新媒体广告、动漫游戏、影视演绎、数字化服务、时尚文化等新兴文化产业等多元发展的良好格局,实现由“制造”向“智造”的转变。福田文化产业核心优势和品牌影响不断增强,集聚效应持续放大。文化产业已成为福田区最活跃、最具竞争力的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
      福田区文化产业经济逐年上升,文化产业增加值由2006年的54.74亿元增长到2013年的204.19亿元,占全区GDP比重由2006年的4.7%增加到2013年的7.6%。2014年,全区文化产业第一季度预计实现增加值44.5亿元,增速8.5%,占GDP比重7.6%;全年预计增加值225亿元,增加值占全区GDP的比重将超过7.9%以上。
       福田区为文化产业送政策送服务,每年拿出5000万元财政资金支持文化产业,并出台《福田区产业发展专项基金支持文化产业实施细则》,大力扶持有潜力、成长性好的企业,近年累计扶持金额已超过2.5亿元。福田区文化企业从2006年的3689家增加到2013年的11734家,从业人员达24.61万人。其中规模以上的企业666家,具有国家甲级资质企业共有100家。

四、文化环保
五、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
1、碧生源发起申报“东方茶术”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http://finance.ifeng.com/a/20140513/12321758_0.shtml
(凤凰网;2014-05-13)
      中新网5月13日电 日前,《“源远 缘长”2014年碧生源品牌文化传承与创新论坛》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召开。活动现场上,碧生源正式发起启动东方茶术的申遗工作。此次论坛是同期举办的第43届世界广告大会的重要论坛活动之一,而论坛主办方碧生源控股有限公司则作为企业形象展中唯一产品型企业参展。
      碧生源认为,中国是茶的故乡,世界茶文化的发源地,中华茶文化博大精深,千百年来对世界茶产业产生了深远影响,中国有这份非物质文化遗产实至名归。在正式申遗过程中,碧生源会系统研究和梳理功能茶、药茶的发展历史及特征,全面整理东方功能茶传承茶术的精湛技术工艺和文化价值,并将邀请相关机构联合编写东方功能茶艺术文化价值保护遗产规划,详细整合东方功能茶艺术文化价值传承和保护工作的规划思路,为申遗工作提供可靠依据。同时,碧生源也将在全国十几个省市同步组织东方茶术申遗签字行动,在更广泛的层面发起倡议和号召。
       作为论坛的特别嘉宾、品牌论坛的东道主,碧生源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赵一弘在致辞中表示,碧生源通过十四年的蜕变升华,从做产品到做品牌,从提出概念到主张生活理念,而如今更要倡导中国茶文化的传承。此次正式启动东方茶术的申遗工作,正是碧生源品牌升华的第一步。
       申遗倡议书中提到,由中国茶滋养而生的东方茶术,代表五千年中国健康功能茶文化;饮茶养生祛病之术、及其所衍生的饮茶技艺、礼仪,更是由古人取自然精华,与东方医学药理、美学情怀、文化哲思等交融、沉淀,锤炼而生的生活智慧,对世界的茶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可以说东方茶术是凝聚了千年中国智慧的文化瑰宝,也是实至名归的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中国保健协会理事长张凤楼为碧生源现场颁发了中国保健品十大公信力品牌奖。张凤楼理事长表示,碧生源产品根植于中国茶文化,并坚定地在这条道路前行。多年来,碧生源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先后与多家电视台、网络媒体、行业媒体进行合作,向广大消费者传递“草本健康、茶疗养生”的理念,并主动承担社会责任,获得了广大消费者的信赖。为此,碧生源连续三届获得中国保健品十大公信力品牌这一殊荣。

六、文化主题公园
1. 中国第一家以中医养生文化为主题的公园
http://news.163.com/14/0507/09/9RKOKJ4T00014Q4P.html
(凤凰网;2014-05-13)
       北京这两年雾霾闹得很凶,带来的唯一好处可能就是我们的中医养生文化重新登上了历史舞台。用一句广告词儿概括就是“世界真奇妙,中医最疗效。”这注定会是一场帝都人民抗击雾霾的持久战,上战场之前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自己先穿好铠甲。北京到底还有哪些正宗的中医养生馆?他们的特色是什么?本文中都会提到。可以预见,将旅游观光和中医养生综合势必会是帝都今后的一大趋势——在蓝天的时候放风儿,在雾霾的时候养生。
       地坛中医药养生文化园是我国第一家以中医药养生文化为主题的主题公园,它位于地坛公园内,占地面积约2.5公顷。2010年4月19日将园内原有的牡丹园改造成中医药养生文化园。
园区以肝、心、脾、肺、肾、五脏为主要分区,将全园连接成一个完整的生命形体。园内有各类树木3千多株,还有近百种中草药和可入药的植物。
       地坛中医药养生文化园的建成,借助地坛皇家园林的古老神韵,集中展示了中医养生保健的精华,不仅是弘扬中医文化的窗口,更是让市民了解中医,享受中医的良好场所。

2. 体验汽车文化 博大汽车主题公园成为世博园区新热点
http://imedia.eastday.com/node2/node3106/qxlb/node3810/u8599487.html
(东方网;2014-05-13)
       2010年的世博会盛况,依然令人记忆犹新。在这个后世博时代,原世博园区如何开发再利用,并发挥长期效益,成为各界长期关注的焦点。随着购物中心“世博源”、中华艺术宫、奔驰文化中心等对外开放,世博A片区已成为全新崛起的文化热点。而位于世博C片区内的博大汽车公园,则是国内首家集多种功能为一体的汽车主题园区,成为体验汽车文化的新地标。
      博大汽车主题公园北临黄浦江和后滩公园,世博大道、国展路、后滩路交汇于此,整体区域呈三角形,占地面积约13万平方米。博大汽车主题公园集汽车产业技术研发、汽车品牌展示、新车发布、试乘试驾、房车露营、汽车影院等功能于一体,总体建筑面积近10万平方米。主题公园拥有占地5000平方米的卡丁车项目场地,赛道总长度500米,参与者仅需简单培训,男女老幼都能驾驶。卡丁车车型小巧,车底板距路面仅4厘米,车手实际感觉到的速度要比车辆实际速度高2倍到3倍,感觉时速可达300公里以上。
       除了卡丁车之外,公园还引进了目前国内规模最大的房车俱乐部——中天房车,目前主要有自行式C型季风房车、越野房车,拖挂式帐篷房车等。今年五一期间,俱乐部的所有房车被预订一空,取得了始料未及的良好经济效益。
        在汽车后续服务方面,公园引进了隶属于平安集团旗下的全资子公司——“平安好车”,以“帮卖二手车”为切入点,提供二手车资讯、车辆检测、车险、车贷等金融服务。
博大汽车公园的目标是打造一座时尚新地标,以高端、国际、专业、前沿、一站式产业发展定位,形成立足华东、辐射全国、影响全球之势。

七、演艺
全国地方戏(南方片)优秀剧目展演好戏连台
http://www.cnci.gov.cn/content/2014512/news_82389.shtml
(中国文化产业网;2014-05-12)
     5月9日,第四届全国地方戏(南方片)优秀剧目展演在南京人民大会堂拉开帷幕。文化部副部长董伟,江苏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王燕文,江苏省副省长曹卫星出席开幕式,并观看了展演首场演出——苏州滑稽剧团新创滑稽剧《探亲公寓》。
     第四届全国地方戏优秀剧目展演由文化部主办,南方片展演由文化部艺术司和江苏省文化厅承办,以南京为主会场,苏州、常州和盐城为分会场,将于6月10日在常州闭幕。展演集中南方15个省区市的25台精品剧目,其中有19台剧目为去年评出的“全国地方戏创作演出重点院团”的新创剧目,涵盖越剧、黄梅戏、梨园戏、川剧等南方17个代表性剧种,另有6台为江苏省选送的优秀剧目,包含淮剧、扬剧、锡剧、淮海戏4个江苏主要剧种,充分展示了南方片各剧种的艺术特色和最新艺术成就。
      第四届全国地方戏(北方片)优秀剧目展演已于5月5日在北京启幕。

八、新媒体
中国首个新媒体 广告产业园深圳起航
http://finance.qq.com/a/20140516/007035.htm
(中国文化产业网; 2014-05-16)
       深圳商报讯 (记者 黄青山 通讯员 潘艺)昨天中国(深圳)新媒体广告产业园举行开园式暨文博会分会场开幕式,迎来了高速广告、丝路数字、华视传媒、日本OPT株式会社等一批海内外重量级广告公司抢滩入驻。
       国家工商总局广告司司长张国华在开幕式上表示:中国(深圳)新媒体广告产业园是深圳文化产业又一聚集地,对于移动互联和新媒体的发展将起到重要作用。首批入驻的新媒体企业大多为行业龙头,为园区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福田区区长王强在该分会场开幕式上表示,福田区大力发展文化新业态,打造文化产业升级版。福田区将优化服务环境,激活市场活力,把园区建成纳税亿元楼。王强表示,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倡混合经济,新媒体广告产业园就是区政府和华视传媒联合投资运营的,是对混合所有制经济的一种重要实践。
中国(深圳)新媒体广告产业园位于福强路福田体育公园内,其空间载体是公园内一栋27层楼高的风帆型主楼。该产业园是国家财政部和国家工商总局联合批准的国家级新媒体广告产业园区,也是国内唯一的新媒体广告产业园区。
       当天举办了“首届移动互联网国际峰会”,新媒体行业精英齐聚展开巅峰对话,共同探讨中国新媒体行业未来的发展。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新媒体营销传播研究中心主任陈刚教授,美国移动互联网广告巨头谷歌公司大中华区负责人理查德,日本网络广告龙头OPT株式会社亚太区总裁吉田康祐、华视传媒移动互联网事业部总经理郑毓明等做主旨演讲。此次峰会吸引了千余名观众到场,加上微信上墙的互动环节,不断将现场氛围引向高潮。展会期间,园区还将举办新媒体成果展、深圳-台湾两地新媒体行业洽谈及项目对接会、国际新媒体产业对接洽谈会、签约仪式等系列主题活动。

九、游戏与动漫
1. 深圳原创动漫《航天小子》牵手央视

(中国文化产业网; 2014-05-16) 
       昨天上午,第十届文博会坂田创意园及手造文化街分会场正式开幕。据介绍,作为文博会的“熟面孔”,坂田创意园和手造文化街携手带来了全新的展览展示及线上线下互动活动,其中多达10个重量级设计展和高端创意论坛将在创意园与观众见面。
       据主办方负责人介绍,这次10大活动单元不仅汇聚了前沿的创意展出,如“鹏程万里”包装创意设计精品展、创新创意产业孵化基地成果展;高端设计论坛,如深圳包装创意设计论坛等,还将目光投向创意设计的生力军和未来:青少年,专设青少年科技发明创造力培养讲座、青少年插画作品精品展及美学讲座,旨在吸引更多的年轻人了解创意,激发潜力。
       昨天的开幕式在“鹏程万里”创意包装设计展展厅举行。主持展厅的“鹏程万里”是中国第一家最具专业水准、最大规模的创意设计联盟企业总部,是包装界的龙头企业和坂田创意园支柱企业之一。该展厅有15家创意包装设计企业参展,从纸包、皮艺、木艺、陶瓷、玻璃、塑料到可回收环保材料,从烟、酒、茶、化妆品、保健品、药品、工艺礼品到食品等各类包装最新设计工艺和理念在这里汇聚,代表了中国包装设计行业最高水平。
       例如,生活中我们常常为一些酒类或工艺礼品的包装设计所惊叹,而在“鹏程万里”展厅内,上百件独具特色的酒瓶将令你目不暇接。此外,你还有机会亲身体验各种防伪技术,如化学油墨防伪术、水防伪术等。
影视动漫及移动电子商务科技展是创意园分会场重磅打造的另一展出。在该展厅内,深圳本土影视动漫原创代表作《琪琪日记》、《功夫小子》一一亮相。《琪琪日记》制作方时代科腾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负责人向记者介绍,该企业的新作《航天小子》已正式“牵手”央视。
       与影视动漫联袂参展的移动电子商务科技展则重点展示现代创新科技与移动互联网、智能手机终端相结合的电子科技新发明新产品。如5D动感电影互动游戏,最前沿的3C动态视频游戏等。

2. 动画系列片《功夫兔与菜包狗》打入国际主流市场

(中国动漫产业网; 2014-05-12) 
      近日,中国传媒大学与法国Millimages集团近日在京签约,法国Millimages集团拥有了由将将将动画工作室打造,中国传媒大学出品的动画系列片《功夫兔与菜包狗》第一季的全球独家发行代理权。《功夫兔与菜包狗》成为我国首部受国际主流市场认可的原创新媒体动画。该片讲述一位青年与他画出的一只忠诚而自负的狗和一只聪明却叛逆的兔子之间展开的一次次妙趣横生的创意冒险。

 



科教 课外 同步 科普 科技 北京文化硅谷 旅游 线路 资讯 览胜 民族 北京文化硅谷 传承 探寻 揭密 非遗 历史 北京文化硅谷 音乐 古典 爵士 摇滚 流行 北京文化硅谷 品读 散文 戏剧 诗歌 连载
博览 收藏 博物 会展 展馆 人文 泰斗 明星 名人 宗教 视界 雕塑 书法 绘画 摄影 传媒 广播 出版 报纸 杂志 娱乐 电影 记录 综艺 曲艺
关于我们 |人才招聘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Copyright©2008-2017 北京文化硅谷资产运营有限公司  北京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泰达时代中心)17层 京ICP备16066674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19398